魏来×赵梦×张也奇: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当代电影工业的全新景观
收起
活动主题
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
——当代电影工业的全新景观
分享嘉宾
魏来
戏帮影视视效总监
赵梦
青年导演、编剧
张也奇
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副会长、西部影谈主编
活动时间
2024年7月31日(周三)19:00-20:30
活动地点
SKP RENDEZ-VOUS
活动地址
碑林区长安北路 261 号
西安 SKP 9F 活动区
活动费用
免费
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入场
欢迎参与转发抽奖:
(1)在小红书发布与本届SKP文化艺术季电影单元活动相关内容[ 本届电影单元活动海报+你期望在活动中听到嘉宾讨论的话题内容、分享你的活动参与感悟等 ],带话题#西安SKP #2024年西安SKP文化艺术季,并@西部影谈。
(2)发布成功后保存截图,扫描上方报名二维码,填写信息并上传截图。
(3)我们将从带话题发布活动内容的读者中精选5位读者的优质笔记,赠送纪念品,期待专属于你的花式安利!
(4)获奖名单将于7月31日在小红书账号“西安SKP-RDV书店”公布。
【活动内容】
《飞驰人生2》剧照
星球大战中星球碰撞的场景是否需要火药来制造爆炸效果?都市丽人穿梭于全球城市繁华夜景是否需要剧组满世界飞行取景?如果天气下雨剧组是否一定要在山顶露营等待第二天的日出?《黑客帝国》《阿凡达》和《Tron》在展示真正的未来吗?除了传统的拍摄方式,当代影视工业还有哪些最新的技术方式实现壮丽奇绝的视觉景观?我们的大脑还可以分辨银幕上哪里是“真实”的终结,哪里是“虚拟”的开端吗? 虚拟拍摄技术作为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字化技术的影片制作工具,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虚拟环境的创造和虚拟角色的表现,以数字化方式模拟真实拍摄场景,从而实现影片的制作过程。虚拟拍摄技术的特点在于其高度数字化和计算机化的特性,充分利用计算机算法和图形处理技术,以及模拟和仿真技术。通过虚拟拍摄技术,制片人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构建场景、设置特效和创造角色,不必受限于实际拍摄地点和物理条件。这使得虚拟拍摄技术成为影片创作的重要工具,为导演和制片人提供了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和想象空间。 虚拟拍摄技术的发展历程是影片制作领域的重要里程碑,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创新和进步。起初,虚拟拍摄技术主要用于简单的背景合成,通过将真实拍摄的角色置于虚拟背景中,在后期制作中实现特效的融合。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虚拟拍摄技术逐渐进入了全景虚拟现实(VR)预演的阶段,这使得制片人和导演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实时预览场景和角色的呈现效果。 近年来,LED虚拟拍摄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电影、电视剧制作中的热门选择。随着VR、XR、AI等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LED虚拟拍摄技术已成为影视文化产业的新型生产力。这种技术通过LED显示屏作为显示设备,结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实现了场景的实时互动和动态变化,为制片人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同时,LED显示屏的分辨率、色彩还原度、亮度等性能指标的不断提升,也为其在虚拟拍摄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成本效益与拍摄效率提升,创意空间与创作自由度提升,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本次主题沙龙特别邀请影视产业一线视觉效果团队负责人、导演与学者,共同讨论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为当代电影工业带来了全新变革,重点介绍新兴的虚拟可视化拍摄方案和AI工具对电影创作流程的全面参与。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嘉宾】 魏来 戏帮影视视觉效果总监,负责影视项目的视觉创意、设计、实施并监督项目的视觉创意方向。先后就职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讲师、上海复旦大学艺术学院,交流讲师。北京水晶石影视传媒视觉效果指导、北京多宝树影视科技视觉效果指导、制作总监。北京 k2-vfx影视科技,外聘视觉效果总监。戏帮影视视觉效果总监。指导电影作品包括《赛德克巴莱》《剑雨》《天台爱情》《追爱大布局》《听风说爱你》《泡沫之夏》《夏天十九岁的肖像》《咱们结婚吧》《龙在哪里》《西楚霸王》《轩辕大帝》等。电视剧作品包括《驯龙高手》《万能图书馆》《鸣鸿转》《九州缥缈录》《岁岁青莲》《叛逆者》《微暗之火》《百炼成钢》《假日暖洋洋 2》《对你的爱很美》 《潜伏者》《时空恋人》《平凡之路》《光明之路》《玫瑰故事》《追风者》《与凤行》《微暗之火》《他为什么依然单身》等。
赵梦 青年导演、编剧。导演作品包括《此心安处是故乡》(入围第18届北京国际体验电影周)、《绿皮车奏鸣曲》《马拉松的约定》《爱在时间之外》等剧情长片;微电影《英雄主义》(曾获第三届国际微电影节奖最佳影片提名奖)。编剧作品有电影《爱在时间之外》、电视剧《实习女警》、电影《天作之和》、微电影《英雄主义》等,大型长篇电视剧《白鹿原》。
张也奇 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西北大学电影学院硕士生导师,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影评人,策展人。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委宣传部“新媒体影评与电影市场”研究基地主任,“西部影谈”主编,“赶集·电影孵化器”联合创始人,“西安电影沙龙”主理人。在《电影艺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电影》《人文杂志》《艺术学界》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民戏剧’对新中国电影的影响研究(1942-1966)”,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陕甘宁文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934-1949)”,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论文《“人民电影”的创建与“十七年”剧影互动的新变》获第八届陕西文艺评论奖青年评论奖。
电影作者何为—— 技术与态度 电影单元系列活动 “ “电影作者何为:技术与态度”系列主题沙龙聚焦在数字媒介、传统文化、电影思潮、观众接受等多元影响下的当代电影创作,邀请资深电影学者、电影创作者评论者、电影策展人、电影技术推广者和电影收藏家,以电影史和全产业链的广阔视角和纵横深度,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深度回顾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历史风貌及中国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审视虚拟影像与AI技术引发的电影制作变革、女明星符号及电影思潮的历史轨迹,深切探讨电影作者身份在技术变革与美学态度等方面的变迁。